《匠心辽品》叙述品牌故事,宣布嘹亮的声响。《匠心辽品》,衣、食、居、用、行,辽宁优异消费品工业品牌团体露脸!
在辽宁的文明拼图中,营口这座城市宛如一颗灿烂的明珠,散发着一起的魅力。它地处渤海岸畔、辽河之滨,不仅是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,更因深沉的琴业见识,被赋予了 “琴都” 的美誉。今日,让我们一同走进营口的琴音国际,倾听那些交织着前史、匠心与愿望的动听故事。
营口的琴业故事,要从1952年说起。这一年,东北钢琴厂的前身 —— 东北乐器厂在这里树立。优胜的地理位置与适合的气候,为营口琴业开展供给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通过几十年的蓬勃开展,1988年,东北钢琴厂做出了一个震动业界的行为 —— 全资收买欧洲十大名牌之一的瑞典 “诺的斯卡” 钢琴,并从此改写了国内无法出产高级钢琴的前史。
2001年,东北钢琴厂扩产 “诺的斯卡” 分厂,三角钢琴项目发动。短短2年间,三角钢琴工厂规划跃居国际第一。那时,“诺的斯卡” 钢琴频频露脸中央电视台及各大重要表演场合,产品热销美国、韩国、日本等国际商场,出口创汇成绩斐然,成为辽宁轻工职业的自豪。
但是,命运的波涛让东北钢琴厂阅历了一段低谷期。2006年,全球经济危机袭来,钢琴商场急剧萎缩,企业销量锐减。2007年,东北钢琴厂无法被美国公司收买,很多技能工人下岗,从前的光辉好像戛但是止。
但东北钢琴厂的故事并未就此完结。张晓文,从前是东北钢琴厂一位一般的安装工人。她在脱离东北钢琴厂的12年里,一直对工厂记忆犹新。
脱离东北钢琴厂的张晓文,以卖二手钢琴发家,逐步生长为一位优异企业家。2019 年,通过无数次的尽力,张晓文成功回购东北钢琴厂。使这个从前的钢琴制造巨头,涅槃重生。
2022年,年产钢琴2000台,年产值达 4000 多万元。2023年,更是被列入国家文明出口重点单位和辽宁省文明产业演示基地。重生归来的东北钢琴厂,又一次奏响了归于自己的富丽乐章。
在营口,除了东北钢琴厂的传奇,还有一对父子用终身的韶光编写着手艺提琴制造的匠心故事,他们便是于泊和于海旭。
于泊的制琴生计始于1970年,中学结业后,他幸运地被分配到东北乐器厂,从此与提琴制造结下不解之缘。
于海旭自幼受父亲影响,在充溢乐器的环境中长大,大学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提琴制造专业。结业后,他决然回到家园,与父亲一同运营手艺提琴制造工作室。
于海旭说,要制造一把好琴,挑选木材尤为要害。上好的云杉或许枫木,被收集下来后,需通过二三十年的天然风干,才干用来制造提琴。
现在的于海旭,用着父亲于泊自80年代存下来的木材,而他期望,他自己存下的木材,可以用在下一代制琴人的身上。
营口的琴业,是一部用匠心书写的斗争史诗。东北钢琴厂在张晓文的带领下浴火重生,于泊父子对传统制琴工艺的执着据守,一起奏响了辽宁琴业开展的动听乐章。它们好像海上动听的琴声,穿越年月,奏响东北复兴的期望之歌,也为辽宁文明产业的昌盛开展注入强壮动力。
《匠心辽品》深度叙述辽宁品牌故事,传递品牌社会价值与文明内在。《匠心辽品》系列之《海上琴音》,2月17日辽宁卫视18:05,温暖出现。